跟随北向资金投资,究竟是否靠谱?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与专家。他们均认为,北向资金或许“聪明过”,但如今市场环境已经悄然改变,跟随北向资金投资已经不再明智。

首先,外资投资行为的短期化,被视为北向资金不再聪明的一大原因。

长城基金高级宏观策略研究员汪立提到,2016年以来,外资被认为是“聪明钱”,主要因其单边流入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和龙头集中的A股,其对核心资产的偏好恰好与当时产业趋势共振。

而2020年以来,外资行为逐渐短期,持股占比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加强,更多反映了短期经济预期和海外流动性的变化。

其次,北向资金构成较为复杂,投资者难以准确判断变动资金种类,跟随投资易被误导。

综合受访人士分析,从资金构成来看,北向资金既有长线配置型和短线交易型资金,亦有主动管理型及被动跟踪型资金。不同类型的资金,其交易风格、交易偏好、交易策略、交易时机的选择均有较大差别,在择股、择时、事件驱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资金特征。投资者从北向资金交易信息中并不能判断具体是哪类资金流入哪类资金流出,对于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而言,反而可能造成一定扰动,投资者需培养专业判断和研究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盲目跟风。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资金当中交易性资金占比越来越高,对此,一些市场人士认为,跟随外资行为容易陷入被动。

比如,汪立即提到,“北向资金当中交易性资金占比越来越高,跟随外资行为容易陷入被动。” 汪立续指,从月度净买入来看,外资交易型资金2022年8月以来体量已经超过配置型资金,陆股通成交金额占A股的比例也相应出现突增,侧面印证了交易型资金主导陆股通行为。

再者,北向资金不能完整展现外资交易全貌。从外资投资A股的渠道看,既可以通过陆股通,也可以通过QFII,北向资金交易信息仅代表了一部分外资流动情况。

此外,北向资金难以准确反映A股市场运行态势。比如,今年7月5日,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上涨1.31%和1.02%,但沪深股通合计卖出28.77亿元,依赖外资交易数据形成投资决策,可能造成误判。